
大唐盛世:万国来朝的异域风情红启网
昭昭有唐,天俾万国——这句古语生动描绘了唐朝作为当时世界强国的恢弘气象。在中国五千年文明长卷中,唐朝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篇章之一。这个开放包容的王朝不仅在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领域领先世界,更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,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。
漫步在长安城的街头,随处可见不同肤色的异域面孔。在这些外来者中,有三种特殊群体尤其受到唐朝贵族的青睐,他们分别是:皮肤黝黑的昆仑奴、温婉可人的新罗婢以及风情万种的菩萨蛮。
一、昆仑奴:来自远方的忠诚卫士
展开剩余77%翻开泛黄的《唐六典》,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:在唐朝鼎盛时期,曾有超过300个国家和地区向这个东方帝国朝贡。即便到了唐玄宗时期,仍有70余国使者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安。最令人惊叹的是,连远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流鬼国都派出了使团。
在长安城的市井街巷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皮肤黝黑的昆仑奴。昆仑一词在唐代不仅指代巍峨的昆仑山,更被用来形容深色皮肤的人种。《旧唐书·南蛮传》记载:在林邑以南,皆卷发黑身,通号'昆仑'。这里的林邑即今日越南南部地区。
这些昆仑奴主要来自两个渠道:
1. 作为贡品被南洋诸国进献红启网
2. 被阿拉伯商人贩卖至中国
3. 随东南亚使团来唐后滞留
他们通常形象是:赤膊上身,下着羊皮短裤,卷曲的黑发在阳光下泛着光泽。虽然外表粗犷,但性格却出奇地温顺忠诚。贵族们看重他们强健的体魄(据说能徒手制服烈马)和绝对的服从性,常将其训练为贴身护卫或苦力。由于数量稀少,一个健壮的昆仑奴往往价值连城,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。
二、新罗婢:朝鲜半岛的明珠
公元7世纪,朝鲜半岛上演着三国争霸的史诗。新罗这个位于东南部的王国,在唐朝支持下先后吞并了高句丽和百济。虽然两国后来因领土爆发了长达七年的战争,但新罗最终选择臣服,成为大唐的藩属国。
作为朝贡的一部分,新罗每年都会精心挑选年轻女子送往长安。这些女子在出发前要接受严格训练:
- 学习汉语和唐朝礼仪
- 掌握歌舞才艺
- 熟记侍奉贵族的规矩
她们大多十五六岁年纪,皮肤白皙,举止优雅。在长安的贵族府邸中,新罗婢既要负责日常杂务,又要在夜宴时表演歌舞。更难得的是,她们温顺乖巧,深得主人欢心。一些幸运儿甚至能摆脱奴婢身份,成为贵族的妾室。
三、菩萨蛮:西域来的神秘舞者
847年至859年间,一个名为女蛮国的西域小国向唐朝进贡。这个国家的女子装扮独特:
- 高耸的发髻宛如佛塔
- 金丝编织的帽子熠熠生辉
- 玉石项链叮咚作响
- 红色璎珞随风轻扬
因其装扮酷似壁画中的菩萨,长安百姓便称她们为菩萨蛮。这些金发碧眼的异域美人,个个能歌善舞。她们旋转时,轻纱飞舞如彩云追月;歌唱时,嗓音清越似黄莺出谷。
然而光鲜背后是残酷的现实:多数菩萨蛮都是战俘或奴隶,被辗转贩卖到长安。虽然她们为贵族生活增添了异国情调,但社会地位低下,往往沦为权贵的玩物。
历史镜鉴:盛极而衰的预兆
昆仑奴、新罗婢、菩萨蛮的流行,既是唐朝繁荣的见证,也折射出封建社会的阴暗面。这些异域的特殊群体,就像一面多棱镜,让我们得以窥见:
- 当时世界对大唐文明的向往
- 上层社会的奢靡之风
- 隐藏在盛世下的阶级压迫
正如明月总有阴晴圆缺,这些异域来客的悲欢故事,似乎也预示着那个辉煌时代终将走向没落的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